高杠杆融资盘 被人还钱,中国人春节里最开心的事

发布日期:2025-02-08 20:55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高杠杆融资盘 被人还钱,中国人春节里最开心的事

高杠杆融资盘

"

"偿还债务如同清晨的阳光,既照亮债权人的账簿,也温暖债务人的灵魂。"

赚钱难的当下,能收到被欠了许久的钱,是这个春年里最大的快乐。

还钱的季节

年关将近,大雪覆盖东北平原,哈尔滨巴彦县龙庙镇,兽医龙殿庆等来养殖户们集体还钱的季节。

龙殿庆整理这几年的欠条,陈年旧账按屯子摆在桌上,"计有 70 万到 100 万",如果这些欠款变成纸钞,摞起来可以有一米厚。

几十年来,龙兽医服务了周边 10 多个村子的养殖户,他主要靠给牛治病、手术和接生收钱,但每年上半年出诊时,养殖户大多要赊账:买牛、饲料要用钱,小牛犊养五个月左右能卖,卖出四五头牛刨去成本,大概能挣 2、3 万,农户们多数要等卖了牛才有存款。

龙兽医理解乡亲们的处境。常常到年底,他才边出诊边要债。不过今年要账并不顺利。一些养牛户的牛遭遇疫病、下半年的牛肉市场价格波动,欠款只能一拖再拖。屯子里剩下的多是 50 岁以上的老人,养牛没赚到什么钱,倒是老人们糖尿病、高血压吃药,支援儿女们要花钱 ……

要了一个多月账,龙殿庆总结,乡亲们欠钱有三种情况:疾病、赌博、天灾。心软之下,他能免的债都免了。不过,春节前他清帐,免去给牛配种、打针的钱,"今年亏了 2000 多"。

好在这两年,在城里创业失败的儿子回家,将龙兽医给牛看病的视频发到网络上,龙兽医爆火了,数百万网友在龙兽医的视频号上,围观他上门催收欠款的过程。龙兽医也能卖货赚钱了,他说,"成为网红是几代人修的福,乡亲们的债,该帮的都帮一帮。"

从东北乡村到内陆工地,年关将至,清账结算是春节最重要的盛事。工人讨薪、工厂盘点、商户结账 …… 只为用年终的盈余证明这一年未曾虚度,带着希望踏进新的一年。

对于国企销售刘佳杰来说,任何一笔欠债都可能攸关他的职业生涯。刘佳杰的催款记忆,始于每周公司的清款会议。四十多位同事聚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,像他这样的销售员挤在靠墙的椅子间,直面领导的问话。

" XXX,再追不回欠款,你的其他业务都停了,也不许接新的业务。"" XXX,暂停你的全部报销!"刘佳杰看到同事被领导摆脸呵斥,他悲愤不已。

刘佳杰也曾是其中被摆脸呵斥的"同事"之一。2022 年开始,他有一笔 100 多万的客户欠款,一直拖欠了公司两年。两年前,刘佳杰接待了一位来自山西的采购人员,对方来厂里订货时,硬塞给他一个装着钱的信封。刘佳杰怕成把柄,趁对方车还没开走,顺着窗户缝扔进车厢。两年间,那家公司果然积下大概一百多万欠款。每次刘佳杰电话过去催款,对方都说马上还款,事实证明,这只是哄他挂电话的说辞。

意识到拖下去这笔钱可能永远追不回来,刘佳杰决定起诉。他和单位的法律顾问分头开车,在对方公司门前汇合,当面提交律师函。2024 年 4 月,起诉终于生效,财务处通知他,法院判决,对方偿付货款和违约利息共 140 多万。刘佳杰松了口气,终于可以把这件事放下。

只不过,催回这笔欠款外,刘佳杰年底算账,2024 年还有 270 万欠款等待他催款。没要回的回款,成为他没有完成的工作压在心头,刘佳杰说,"像是变成自己欠领导和单位的钱一样。"

债务人和债权人可能同样在经历一个难捱的春节。在互联网,分享自己负债生活的内容可以收获上千评论,这被称为是欠债人的"上岸文学"。

2025 年 1 月,博主" Ehoo "在小红书主页绝望地倾诉,第三方催收人将电话打给了"她单位的领导、人事和财务"。催收人怀疑她恶意欠款,催收短信同样发到了家人那里,他们威胁要上门、起诉,冻结她的银行卡,有时还会循循善诱,"你这样的态度是逃避"。

Ehoo 网贷了 11 个平台,欠款 21 万,逾期 3 个月。她回忆这些负债,多是由于超前消费以及消费贷的愈发便捷,自己在无意识中越陷越深,她感叹"眼里流的泪就是(借贷时)脑子里进的水。"如今悔恨之余,Ehoo 只能自我勉励,未来踏实赚钱还钱,早日回归正常生活。

根据 2019 年《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》显示,我国年轻人中,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86.6%,实质负债人群约占 44.5%。而根据《2024 青年客群消费洞察及金融体验报告》,自 2023 年以来,信用卡客户及信贷规模增长趋缓,银行消费贷和互联网消费分期、消费金融公司则取得了大发展。

博主"可乐"也是"上岸文学"的作者之一。她的个人主页分享了如何靠 5000 月薪、兼职和拼命节制,还掉 20 万的网贷的历程。2015 年,她刚毕业踏入工作,学习同事开通了信用卡。从新款手机、包包、化妆品开始,或许是消费带来的愉悦感,驱动她启用每月几百的分期付,信用卡里的欠款一度积累到了五六万。

后来遭遇失业,可乐只能以卡养卡,用网贷填补窟窿,逐渐将欠款累积到 20 万时,她痛下决心还债。每个月只留几百生活费,强制储蓄,才逐渐走完她喻为" 8 年有期徒刑"的上岸之路。

收回欠款的"爽"

金钱的流动,就像南来北往的春运队伍一样。在平常人的生活里,任何一笔追回的欠款都值得一个"爽"。

历经一年的艰难催款,2025 年 1 月初,刘佳杰接到财务处的通知,安徽一家客户把最后的几万元尾款汇来了。直到现在,刘佳杰还不忘那一刻的兴奋,"几百万,一分不落地结清了。"

这是位付款爽利的客户。去年年末,刘佳杰自驾五六个小时,拉了一箱本地酒厂的特色酒,开到客户家的楼下,约对方出来吃饭。

在酒桌上,年龄相近的两人聊得极为愉快。聊起来才发现,两人都是农村出来的中专生,曾经都是成绩名列前茅,却为了毕业包分配工作,没选择大学,而进入中专。他们流着时代的眼泪,上头之后,有了更多共同话题。不久后,财务通知刘佳杰,这家公司的项目回款正在逐步汇来,刘佳杰很兴奋,这段维系关系的付出没有白费。

今年春节,金广志也在不安地等待着朋友打来分期付的欠款。2024 年春,金广志收到调解员打的来电话:我们联系到他了,欠债人同意来调解。那一刻,广志提了许久的气松下来。他释怀地想,"是不是祖师爷宽恕了我之前的罪孽,让事情起了一些转机?"

前一年 3 月,一位朋友刷爆了金广志借出的 3 张信用卡,还以卡养卡,滚出 16 万的债务待还。广志立马联系对方,朋友还了 3 万块,还欠下 13 万,自此失联。

金广志 34 岁,在淄博有编制,年薪 16 万,原本在小城过着滋润的生活。借给朋友的信用卡暴雷时,他赶上还贷款、装修新房,身上"连 200 元现金都没有"。丈母娘住院需要 2000 元押金,父亲做 CT 照心血管,他只能让其他亲属出钱。信用卡的债务,也是全家人凑钱帮他还。

消失的债主和越滚越重的利息,让金广志一度有些变形。愤恨之下,他甚至生出报复念头。为平复心境,广志皈依了道门。他至今感念在正一道拜了个师父,师父教他找张黄纸,写"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敕"烧掉,可以过"魔考",消除人性恶的一面。焦虑又无计可施的日子,广志靠每天的早课晚课念度人经,帮助自己调节负面情绪。

大半年后,朋友仍旧音讯全无,广志决定起诉。因为家在法院马路对面。从立案到诉前调解,金广志只要一休息,就跑下楼找诉前调解员询问进展。好在 4 月,他等来了调解员通知这位朋友将分期还款的消息。

图 | 金广志早晚课念经

近年来,受经济变化等因素影响,部分小中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及个人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,导致民间借贷违约率、债务纠纷增多上升。加上 2021 年《民法典》实施后,民众维权意识提升,更多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,因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。河南安阳殷都区人民法院的公告显示,2024 年 1-6 月新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439 件,同比增长 84%;2024 年 7 月,12 月新收 469 件,同比增长 55.29%。

2025 年 1 月 26 日晚 8 点,农民工郑有良等来"滴"的微信转账提示音。看到转账消息,郑有良并未先点击收款,他笑着连发 3 条语音,表示"不急""感谢",等到工程商回应消息,他才收下钱。

郑有良年前催账的电话"几乎没停过"。58 岁的郑有良流动在安徽中部一座县城及周边,做装修工人已经有 30 年。县城像他这样的大龄农民工不少,"闲不住,也想为自己攒养老钱,不增添儿女负担"。过去 30 年,他眼见县城的基建越发完备,可这一两年,他也明显感觉到 "拖欠尾款的老板也变多了"。郑有良计算过,过去两三年零零散散累计了至少 5、6 万工钱没结算。

2023 年开始,初中毕业的郑有良开始上网自学诉讼和劳动仲裁知识。他还养成了在给工程商打电话时、开启录音的习惯,对方一拖再拖,他就在电话和微信里一遍遍重复对方欠款的数目和具体时间、承诺还款时间,并催促尽快还款,只为给诉讼保留证据,他的手机里断断续续积攒了 1080 条录音。2024 年夏,他还在县城法院发起过一次诉讼,追讨回一笔工钱。

要回欠款的快乐,往往是意外之喜。北漂陈宇飞住在合租房的主卧,第一年来北京,他讲求生活品质和松弛感,月薪 8 千时便买了台 3 千多的投影仪,每天下班后,陷入沉浸看一部电影的仪式感。有次出租屋停电,投影仪突然黑屏,他用微信开通自动缴费功能,每次 50 元的自动扣款缴费,淹没在微信账单中,那时陈宇飞"不怎么在乎钱",也不求让室友第一时间给钱。

直到交季度房租时,他望着存款中的余额感叹,北漂数月,自己竟然没有存款。但人情消费难以避免。陈宇飞变得务实,1 月,陈飞宇参加同学聚会前,在高铁上将 12 月和 1 月总共缴纳的 1272 元电费截图,发在室友群里,并艾特所有人。近一千块很快分三股计入他的微信余额。

"不爱算钱"的陈飞宇看到这笔意外的零花钱忍不住喜悦。1000 多元换算成一些悦己的消费,似乎也变得丰厚了。至少这次聚会,他可以"请每个同学喝一杯二十元的咖啡,使用 4 块钱半小时的共享充电宝",还可以在寒冷的北京街头奢侈一把"打车回家"。这像一种延迟满足,他曾忘记它的存在,现在它去而又返,成为拮据生活中的小小幸福。
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

金钱问题解决之后,还清欠款的人重拾信心,而收到欠款的人,也能对金钱、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债务,金广志忽然警醒,怎么在 34 岁还拿不出这些钱?

调解之后,朋友按法院要求,如期逐渐还款。广志也发生了变化。一年过去,爱人说他不再像个孩子。其他亲人也说,他 30 多了,终于变得脚踏实地。

金广志经历过一段出手阔绰的时光。他大学学的编导专业,正职之外,还会兼职接一些婚礼拍摄的活,一天能结算 1200。钱来得快,他年年出去旅游,和朋友去夜店消费,一晚高达几万。当时,朋友的店面希望扩大生意经营,采购液压起重机和囤货,才向他借钱。后来这些扩张的愿景转化成债务。朋友身上背起两个诉讼,他每月还款 7000 元,为了还钱,他白天修车,晚上就跑网约车或送外卖。

广志有时也会想,是形势不一样了,不能怪朋友。从法院出来,他想请朋友抽根烟,却看见朋友骑着共享单车早已远去。

朋友现在每个月要还广志 2000 元。年前几天,金广志又收到调解员的电话,问说快过年了,还款有没有履行到位。

金广志苦涩地想到,其实对方也要过年和家人团聚。朋友每月还钱偶尔延期,等朋友把钱还了,他也替朋友安心,至少承受着压力的朋友,还平安地活着。

从东北屯子里的养牛户,到上海黄浦江畔的高层公寓,人们在金钱的潮涨潮落中,收获着不同境遇的感受。

曾经的高端珠宝销售刘汉臣在欠债后,每晚都失眠,他形容自己已经习惯夜晚的感受:想到自己 35 岁,一无所有,身心都坠入深渊。睡着后,又会做梦梦到过去轻松的生活,引起醒来后无法纾解的落差。

几年前,刘汉臣做高端珠宝生意,每月成交量保持在百万以上,银行卡能一次打入八位数佣金。有次去客户家,走入客户汤臣一品 600 平的大房子,站在阳台俯瞰黄浦江。刘汉臣衍生出一种"年纪轻轻便登上了山顶"的感觉 。

钱来得容易时,他没有想到要存钱。刘汉臣在上海买了房、车,剩下的钱,30 岁的他在"明知大环境不好"的情况下选择了投资,结果"陷入杀猪盘",资产一夜清空。

消费降级就像一场风暴,席卷他的生活。衣柜里还挂着上万的衣服,有些连吊牌都没有摘。他只会希望那些消费从未有过。现在, 他坚持"十公里以内不下雨,都骑共享单车,开卡之后一次不到 2 块 5。一年外卖点不到十单,做饭一次也就几块",省钱。

为了还债,他做过两天不露脸主播,"叫姐姐刷礼物, 12 个小时挣了 4 块"。最终,他选择了低成本、吃苦力的挣钱方式,折价卖掉二十多万买的摩托车,又向银行贷款,和人合伙经营了一家小吃店。

做小吃免不了煎炒油炸,他的手常常被烫伤。刘汉臣说他享受手上持续五六个小时的红印,疼痛会让他保持清醒,努力适应突然滑落的生活,实在难受,他就躲进卫生间,待上两个小时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
这个春节前,刘汉臣算了一笔账,他的小吃店还差一点就要回本。等还完贷款,35 岁的他再也没有欠账。他长出一口气,觉得只要脚踏实地,还年轻,未来还是自己的。

在那些追讨、偿还、解脱的过程里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。2024 年开年,张鹏宇觉得,天塌在自己身上了。前一年,朋友拉他合伙开公司,合作了一阵,朋友突然去世,朋友负责的外联部分他不熟悉,后来公司项目逐渐停摆,失去变现能力。

鹏宇算下来,30 多万的债务,变卖账号等资产后,还剩下 17 多万要他去还。

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去找工作,打工还钱,把事情瞒过去。这个想法坚持了一夜。睡醒来,他意识到瞒不过,给远在上海的爱人打电话。爱人很冷静地问清款项,几天后把钱打给了他。

借钱的那个早晨,1 月初的成都久违地迎来晴天。他站在公司二楼的窗外,两棵银杏树的叶子簌簌下落,但心灰意冷中,他看到再美的天空和银杏叶都是灰蒙蒙的。

他变卖了公司的资产,处理完各种事项,张鹏宇开始四处问朋友、投简历,一个半月后,春节刚刚结束,鹏宇终于在北京找到一个编辑工作机会,他没问工资,就搬来了北京。在北京,他白天为一家不到 10 人的初创公司写稿,月薪八千。晚上,他读书、整理资料,接一些兼职的稿子,增加一些收入。

每晚七点下班后,他散步二十分钟回家,同时和远在上海的爱人通话。他们互相没提还钱的事,但鹏宇开始单独承担成都的房贷。

今年春节前,鹏宇和爱人在电话里盘算这一年的盈余。爱人往常每年能存七八万,这两年再一算,爱人的存款多出快二十万。唯一的变量是他来到北京,想办法赚钱补偿爱人。

这两年,他们虽然两地分居,但却逐渐达到近十几年来最积极平和的状态。

张鹏宇对爱人说:"你看,我把钱还清了。"现在他想,就欠款这件事来说,还真是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
图 | 今年春节,张鹏宇又路过那两棵银杏树

* 应讲述者要求,文中人物信息有模糊

- END-

撰文|刘思聪

编辑|崔玉敏高杠杆融资盘